續前)
挖得出自由、平等、寬容
南方周末:從傳統經典中能否挖掘出自由精神?
易中天:我認為可以。莊子的《逍遙游》可以總結為兩個詞,一個是真實,另一個就是自由。真實而自由地活著,這就叫逍遙游。
莊子還有一個觀點叫“齊物論”,講的是平等精神。男人女人體力不一樣,大人小孩智力不一樣,但在“道”的面前人人平等,大家都是“道”的產物,最后都要回歸于“道”。
從平等觀念可以推導出寬容精神——既然在“道”面前萬物沒有分別,那么鯤鵬也好,燕雀也好,參天大樹也好,花花草草也好,各有千秋,各安天命,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。
莊子的“逍遙游”、“齊物論”,可以毫不牽強地推導出自由、平等、寬容等理念,這些精神都是中華文明內發的,尤其是平等精神。在先秦諸子中,除了儒家強調等級秩序之外,墨家、道家、法家都講平等。但我們必須注意,這些理念并不具有現代性,只是表達了人類天然的追求。如何在現實中達成,卻是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。比如道家提倡的自由,是以放棄意志為前提的。沒有了自由意志,又哪有自由?還有,所謂“道的面前人人平等”,如何才能實現?不甚了然。
南方周末:這就是說,在他們看來,只有把人的所有社會屬性都剝離,人成為純粹的自然人時,這種自由和平等才有意義?
易中天:對。這種剝離是不現實的。所以,這種平等和自由,無法實現。和道家一樣,墨家也是講平等而不得其門而入。在什么面前人人平等?他不知道。平等之后怎么辦?也不知道。于是墨子提出“尚同”的主張。尚同的具體含義,是“一同天下之義”。具體實施辦法,是“以民主集中制統一思想”——村民意見不統一,聽村長的;村長意見不統一,聽鄉長的;鄉長意見不統一,聽大夫的;大夫意見不統一,聽 國君的;國君意見不統一,聽天子的。最后全天下都聽命于天子一人,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原始的樸素的民主集中制。初衷是人民民主,結果變成了君主獨裁,平等精神也只能淪為空談。
法家找到了實現平等的辦法,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辦法,這就是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。但問題是,法家的法,不是“人民之法”,而是“帝王之法”。在這種情況下,人與法的關系就可以分成三個類型。第一是立法者,君王;第二是執法者,官員;第三是服法者,民眾。其實踐結果,仍有一個人在法外,那就是皇帝。在皇帝一個人面前,大家平等,都是奴才。這還是平等嗎?
南方周末:綜上所述,科學民主法治,自由平等寬容,大致都提到了。另外,墨子的“兼愛”、“非攻”,也大致能夠對應“博愛”、“和平”吧?
易中天:也就是大致對應吧!畢竟,民族有個性,人類也有共性,也就是普遍人性。不能說中國傳統文化涵蓋了所有現代精神的基因,也不能說它跟現代精神、普遍人性水火不容。有普遍人性,就會有共同追求的理想、普遍適用的價值。否則,或者你是外星人,或者別人是外星人。其實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間恐怕都有共性,否則你就不能稱外星人為“人”了。比如電影《阿凡達》里面的納美人,皮膚是藍色的,個子比地球人高很多,但他仍然是人,仍然和我們一樣追求獨立、自主、尊嚴和幸福。
七兵堂服務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明湖西路800號銀座好望角A座6樓 魯ICP備19050233號-1
招商咨詢電話:400-150-8281 業務咨詢電話:400-160-8281 郵箱:QBTyew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