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的老古董商鑒別銅器,靠眼看、手摸、耳聞、鼻嗅、舌舔來加以斷、推理,辨別其年代與真偽,這完全憑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。而現在的專家則擁先進的科學儀器,甚至可用激光測定。
可是作為一般的古銅愛好者,要識別一件青銅器的真假,到底該從何入手呢?應該掌握古銅器鑒別的要點。即銹色、手感和聲響、花紋與款識、銅質與器式。
(一)銹色銅器經過幾千年流傳,至今大致有三種方式:入土、墜水、傳世。行家們說:“銅器墜水千年,則綠如瓜皮,而瑩潤如玉;未及千年,雖有青綠而不瑩;未入土水之傳世銅器,其色紫褐,而有朱砂斑,甚至其斑凸起?!币话阏f來,流傳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銅器,由于銅質差別及各地土質、水質的差異,入土銅器的銹色也不盡相同,常見有綠銹、紅銹、藍銹、紫繡等。拿到一件銅器,先要用眼看,若銹色與器體合一,深淺一致合度,堅實勻凈,瑩潤、自然,則為自然生成的銹色。若銹色浮在器物之上,綠而不瑩,表皮銹,而且不潤澤,刺眼,就是偽銹了;這時再做進一步的審定,把手搓熱觸摸器物,用鼻嗅手,定有銅腥味,因為千年古銅的無銅腥味的;還可用熱堿水洗刷,偽銹就會脫落,若刷洗不下,再用火烤就脫落了;或者用舌舔,若有鹽鹵味,也是偽銹。
(二)手感和聲響
用手掂量,若過輕或過重就要引起注意了,當然,這全憑經驗。另外還可用手敲擊實物,聽其聲響,若聲微細而輕脆則可;若聲渾濁,發出“嗡”音,則需提高警惕了。
(三)花紋和款識
這是鑒別銅器的一個重點,夏代銅器花紋簡單;商代花紋則華麗繁縟,且多遍體生花;西周大致與商同,但后期趨向素樸;春秋戰國的花紋則清新活潑,富于生活氣息,秦漢重實用,花紋少且不及前代精細。另外,還可以從不同時代紋飾圖案內容的改變來推斷、判別。至于款識,則主要可從其字體加以辨別。商代字體規整,筆勢遒勁大方,優美灑脫,后期多典雅秀麗的波磔體;周朝早期沿襲波磔體;春秋時書體有肥體和瘦體,還有形似蝌蚪的“笠斗文”,以及圖案化的“鳥蟲書”;戰國金文字體大金不考究,但也有字體豎筆引長下垂,末端尖銳的“懸篆”雛形;秦朝統一了文字,通用小篆。掌握了這此若一件號稱三代時的銅器上卻出現了小篆字體,那就笑話了。另外,還可根據銘文字數的多少、內容來判定。
(四)銅質與器式
銅質的鑒別較簡便,翻看銅器的是底,若出黃銅質地,則是偽品;足底若已偽制了銅色,用熱堿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來面目。除要記清楚銅器的器式、名稱外,還要了解什么年代鑄什么銅器、什么樣式的銅器是什么年代鑄的。例如鈁,鈁是方形,盛器,是國末期出現的,若其按三代作工、銹色制,為偽品。再如鼎,各代皆有,但若有蓋、短的鼎則不大可能是三代物品。
鑒別銅器,是一件繁瑣而艱難的事,但只要掌握了要點,多看、多記、多思、還是能鑒別出真假的。
青銅器主要紋飾介紹
夔紋 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,說文:“夔……一足”。圖案多為一角、一足、口張開、尾上卷。 有的夔紋已成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。多作為器物上的主紋。
龍紋 《說文》“龍,鱗蟲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”,圖案取傳說中龍的形象?;旧嫌腥N形式:屈曲形態,幾條龍相互盤繞,頭在中間分出雙身。
蟠螭(chi音吃)紋 形狀象夔,張口,卷尾,《國語·吳語》“為虬弗摧,為蛇將若何”。韋昭注:“虬小蛇大”。圖案以蟠屈的小蛇(虬)構成圖形。
鳥紋 有的長翎垂尾,有的長尾上卷,頭前視或作回首狀。也有的鳥頭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,這種形狀的鳥紋,也通稱為鳳鳥紋。鳥紋多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。
蟬紋 大多數在三角形中作蟬體,無前后足,四周填以云雷紋。也有作長形,并有前后足的,中間再填以云雷紋。
蠶紋 頭圓,兩眼突出,體屈曲狀。多飾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。
象紋 圖案表現象的形態,有長鼻構成明顯的特征,也有單以象頭、象鼻為圖案的。
魚紋
圖案表現為魚的形態,有的魚形象較呆板,有的形象生動。脊鰭與腹鰭各一個或兩個。魚紋常飾于盤內,反映器物裝飾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結合的。魚紋也常施于銅洗和銅鏡上。
龜紋 其狀一般是刻畫出龜的全形,在銅器中見到的不多,多施于盤內。
貝紋 形狀作貝殼狀,將單獨的貝殼連接起來組成圖案。
云雷紋
青銅器上的一種典型紋飾。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連續的回旋形線條構成幾何圖形。有的作圓形的連續構圖,單稱為云紋;有的作方形的連續構圖,單稱為雷紋。云雷紋常作青銅器的地紋,用以烘托主題紋飾。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。
勾連雷紋 由近似“T”形互相勾連的線條組成。
乳釘紋 青銅器上最簡單的紋飾之一。紋形為凸起的乳突排成單行或方陣。另有一種,乳釘各置于斜方格中,稱為斜方格乳釘紋。
七兵堂服務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: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明湖西路800號銀座好望角A座6樓 魯ICP備19050233號-1
招商咨詢電話:400-150-8281 業務咨詢電話:400-160-8281 郵箱:QBTyewu@163.com